2021-08-09
近日,《宝鸡日报》记者以《科技赋能 让老企业焕发新动能》为题,报道宝鸡合力叉车有限公司自动化、智能化生产,推动企业发展提质增效,以下为报道全文:
8月4日,记者走进宝鸡合力叉车有限公司,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老厂区内,机器轰鸣。厂房外表陈旧,但里面的生产线上,昔日的人拉肩扛、人来人往的生产场景,已经被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所取代。偌大的厂房内,只有几个工人,一台台机器人自动操作,将智能化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流线化智能机器人正在作业。石宝军 摄
宝鸡合力叉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占仓介绍,公司目前有两个生产厂区,占地面积244亩,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,从业人员660人,其中高级技术人员30余人。自2018年以来,先后实施了新能源叉车及智能化提升项目、基于流线化的智能化改造等项目,累计投资1.25亿元,以自动化、智能化提升为目标,投入了新的高效数控化设备和自动化加工单元,完成了门架、车架机器人焊接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。投资建设的制动器底板智能化生产线、制动鼓自动化加工单元、货叉架自动化生产线已经投入使用,缓解了生产制造压力,打破了生产瓶颈。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改,公司现有叉车总装生产线4条、各类零部件自动智能生产线40余条、整机数字化检测线3条,标准试验场2处,各类进口、国产先进设备及检测仪器500余台(套)。
边走边看,记者明显感受到老企业迸发出来的新动能。据介绍,该公司不断追求技术创新,注重知识产权保护。目前,拥有陕西省认定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,技术中心下设3个研究所,先后获得过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8项,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;拥有各类专利80余项,其中发明专利8项、实用新型专利69项、外观专利3项。
科技赋能,一边技改一边生产,让企业如虎添翼。不同于有些老企业技改,拆掉厂房重新建设,宝鸡合力叉车有限公司老厂区技改采用的是在老生产线上,根据现实情况,一边进行技术改造一边生产,不仅保证了技改的逐步实现,而且确保了稳定的产量,让技改实现了效益最大化。
“通过技改,我们老厂区产能从原来的每天60台,提高到了现在的每天120台,用工规模从以前的1200多人,降到了现在的660多人,产能提高了,成本降低了,我们尝到了技术改造的甜头。下半年我们将对现有的两条结构件涂装线进行改造升级,在满足水性漆喷涂要求的同时,实现机器人自动喷涂。同时对驱动桥桥壳生产线实施自动化改造,进一步提升产能和生产效率。”谈起下半年的打算,张占仓如是说。